《山巅周刊》定期分享科技、商业、医学及人文资讯,以及商业智慧和最佳实践,每周日发布。
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(《论语·为政》)。
虽谨记少写回忆录,但破例谈谈没有什么作为的十五和三十,为当下之青年顺顺心,解解惑。
《山巅周刊》定期分享科技、商业、医学及人文资讯,以及商业智慧和最佳实践,每周日发布。
在2024年农历春节前后两周的长假期中,大多时间在阅读、生活体验和社会调查中度过,远离了时间线、信息推送、电子邮件、RSS订阅、广告、短信,彻底隔离了社交媒体和娱乐软件的包围,渐渐地闲暇起来。
闲暇的时候会思考许多事情,以下是其中几件,一些事代表思维方式,另一些事代表观察方向。即使在任性的时代,我们必须重回正轨,尽管在不确定性中做出决定,以及思考哪条路是正确的,都越发困难。
《山巅周刊》定期分享科技、商业、医学及人文资讯,以及商业智慧和最佳实践,每周日发布。
甲辰龙年春节假期,周刊例外空白一期。祝大家龍騰天下,春色萬裏。
《山巅周刊》定期分享科技、商业、医学及人文资讯,以及商业智慧和最佳实践,每周日发布。
英国汉学家李约瑟(Joseph Needham)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只会农业和艺术的观感,打开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和重视,但在其1954年出版的15卷巨著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(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)首卷中提出一个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问题,包含两个方面:第一个方面是为什么在前现代社会中国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;第二个方面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国又成为技术落后的国家,没有继续维持原来的领先。1976年,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·博尔丁(Kenneth Ewart Boulding)正式将这个历史问题称为“李约瑟难题”(Needham's Grand Question)。
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第一段是“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,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?同时社会制度上,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、文官选拔制度、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?”第二段是“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,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,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?”